省水利厅部署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来源:省水利厅网站 作者:厅防御处 饶亚文 发布时间:2024-01-12 09:32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意义重大。为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13日,省水利厅对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部署。

省水利厅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锚定“四不一确保”目标,立足防住为王、 “预”字当先,落实落细水旱灾害防御各项措施,坚决打好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及时向社会公布水库、农村水电站、重点山塘、堤防各类防汛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各级防汛责任人要知责明责、守责担责、履责尽责,确保责任不留空白,防范不留死角。

二是充分做好汛前准备。要深入排查防洪安全隐患,全面开展水工程重点环节、重要部位汛前检查,列出问题清单,对发现问题限时整改。加快防洪工程设施水毁修复进度,确保汛前全面完成修复任务。要及时编制和修订完善部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工程安全度汛及江河洪水防御预案方案,优化应急响应启动机制。做好监测预警平台和各类设施设备日常维修养护,及时补齐防汛抗旱物资,调整更新防汛抗旱专家库,建立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以“四预”措施和水工程联合调度为重点,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是做好水工程调度。规范水库调度运用,强化调令执行和汛限水位监管,逐库修订完善调度方案、应急预案,落实并培训“五个责任人”,切实履职尽责。统筹运用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科学精细调控洪水,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减灾效益。深入推进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做好水工程防汛抗旱应急调度,强化汛限水位管理和旱警水位确定,“一库一策”优化调度,精准实施江河湖泊和水库、水电站、蓄滞洪区等重要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防灾减灾效益。

四是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密切监视短历时强降雨过程,高度重视降雨强度大、下垫面复杂地区,尤其是桥梁桥孔被枯树枯枝堵塞导致河流漫溢改道可能出现的山洪灾害。充分运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健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前发布江河洪水和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及时提醒基层政府做好危险区人员转移。加强山丘区河道监管和山洪沟防洪治理。持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提升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

五是强化防范应对。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强化堤防、水库(水电站)、山塘及在建水利工程巡查防守,确保及时发现险情、有效处置险情。加强雨水情监测和会商研判,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根据分析预报成果,对重要保护对象堤防、重大险情堤段和超警幅度大堤段,预置抢险队伍、料物和设备,发现险情及时有效处置。严守薄弱堤段和薄弱环节,严格落实在建工程施工度汛措施。持续优化防汛“三个3天”、抗旱“三个10天”预报机制,提高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推进水库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及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提升调度预演能力。按规定及时启动响应,并落实响应行动,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提供水利技术支撑。

六是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建设,按时保质完成各时间节点目标任务;强化蓄滞洪区运维管理,确保运维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大力推进蓄滞洪区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强对蓄滞洪区内非防洪建设项目的指导管理,严格实施洪水影响评价行政许可及全过程监督管理;扎实做好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编制和财产登记工作,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七是提升抗旱能力。立足抗大旱、抗长旱,加快推进防旱抗旱监测预报预警调度决策平台建设,实现旱情实时监测、旱情信息服务和旱情分析预测评估。以保障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为关键,突出抓好抗旱保供水工作。精准对接城乡供水、灌区等用水户,加强对城市水源取水、农村饮水及农田灌溉情况的调度,紧盯“蓄得住、管得好、用得到”的目标不放松,加强水库蓄用水计划管理,强化节约用水,科学调度干支流水库,做足应急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八是凝聚工作合力。自觉服从防汛抗旱大局,主动与应急部门建立联系,统筹做好上下游、干支流和左右岸防汛抗洪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建立防旱抗旱联系制度,实现水利、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规范汛情旱情及灾情信息台账。要加强舆论监测,规范信息报送发布,做到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反映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发生突发事件务必要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上报。要建立与主流媒体之间的沟通渠道,主动做好新闻宣传,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水旱灾害防御良好氛围。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通知公告
技术沙龙-水利工程用地政策解读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