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绘就水网建设高质量发展蓝图——江西全面推进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纪实

来源:江西省水利厅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4 10:06

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作为统筹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的关键举措,现代水网建设承载着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使命。

2023年10月10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考察,就努力建设安澜长江,加快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等作出明确指示,为江西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两周年之际,江西召开全省水网建设推进会,省长叶建春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江西水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水安全保障,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高位推动  构建水网规划引领力

正值九月,挺立的塔吊、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建设者,在乐平水利枢纽建设现场,该工程迎来重大进展:二期泄水闸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实现,标志着工程全面转入泄水闸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江西作为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始终将水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省委书记尹弘多次听取水利改革发展汇报并作出指示批示。省长叶建春靠前指挥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副省长张莹主持会议部署具体工作。经省政府同意,江西成立《江西省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与发改、财政等13个部门协调合作,破解用地、环评等关键难题。连续两年高规格召开全省水网建设推进会,省水利厅同步组建工作专班推进项目前期,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立足水利大省定位,江西严格对标国家水网建设规划,加快实施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全力构建“一一五二”建“纲”、“五带多灌”织“目”、“百库多点”固“结”的水网主骨架,打造集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于一体,融合水电、航运发展的现代水网体系。

方向明确,效果显著——目前,省级水网57项骨干工程已开工42项,开工率达74%,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初步发挥效益,乐平水利枢纽提前完成节点任务,成为长江经济带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支点。与此同时,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水网规划实现全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水网协同融合新格局全面形成;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提前完工,鄱阳湖4处国家级蓄滞洪区稳步实施,五河治理及中小河流“十四五”任务加快收官,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屏障”持续筑牢。

攻坚突破  夯实水网工程“四梁八柱”

“十四五”以来,江西锚定水网建设规划目标,在优化布局、结构、功能与系统集成上持续发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大坳、梅江灌区年内主体完工;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在枯水期将赣江水位提升5-7米,为南昌市城市供水安全保驾护航;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可研报批阶段,建成后将有效调节湖区水位,缓解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灾害;井冈灌区、长江干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五河中上游谋划的58座大中型水库已有8座完成可研批复。

在吉安市安福县瓜畲乡,土茶园山塘在2023年被评为“省红旗山塘”,成为全省山塘整治的标杆。这座省级重点山塘,曾经设施老化、隐患频现,经2022年系统性整治,如今焕然一新,安全、生态与效益同步提升,成为润泽田园、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泓碧水。这样的变化正在江西各地不断上演。

“建管并重”是江西水网建设的鲜明导向。在筑牢工程基础的同时,江西坚持病险水库动态清零,启动1134座水库安全鉴定、开展94座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全省万亩圩堤、万座重点山塘除险加固任务;大型灌区“十四五”现代化改造基本完成,实施小型引调水6处,城乡供水一体化深入推进,水网体系集约高效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省级水网主骨架加速成型,“十四五”水利投资预计突破3000亿元,为“十三五”时期的2.6倍,创历史新高,一幅“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化水网画卷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多措并举  打造智慧绿色水网标杆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江西持续推动水网建设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智慧水网领域,江西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打造“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体系,数字孪生赣抚平原灌区、潦河水网等项目实现水资源精准调配与防洪科学调度;数字孪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名单,其中“四预”功能在2024年鄱阳湖超历史洪水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数字孪生乐安河流域入选典型案例名录,数字孪生潦河水网、数字孪生赣抚平原灌区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先行先试,数字孪生蓄滞洪区建设正加速推进,水网体系更加绿色智能。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同步深耕生态水网建设,以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探索涉水资源收益、生态收益反哺水网发展路径,打造宜水、温汤河等“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示范河湖。在抚州市宜黄县,当地水利部门通过生态护坡、污水治理与产业融合,将宜水打造成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沿线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年产值突破1.2亿元。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9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6.5%,3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纽带”。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的同时,江西水利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十四五”水利投资预计近3000亿元,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成效显著;国家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区域与数量居全国首位;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连续7年获“优秀”,累计发放“节水贷”41亿元,完成全国第二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水权交易宗数位居长江流域前列,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纵深推进。

水网赋能  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

在新余市江口水库移民村,新建的加压泵站与改造后的供水管网,让9200名村民彻底告别“旱季断水”历史,饮用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这是江西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以来,江西始终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1%,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80.2%的农村人口,但部分边远山区仍存在“水源不稳定、管网老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短板,省委书记尹弘、省长叶建春多次实地调研,研究部署加强全省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在2025年10月11日召开的全省水网建设推进会上,叶建春强调“农村供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上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实事来抓,坚决打好攻坚战,根治当前农村供水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针对全省排查的农村饮水安全薄弱环节问题,省水利厅牵头编制《江西省农村饮水安全薄弱环节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制定操作手册,针对不同类型工程,细化整治提升的实施指南、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明确“怎么建”“如何验”等关键问题,确保整治提升工作规范高效推进,让更多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放心水”。

水网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省水利厅厅长罗传彬表示,全省水利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和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和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强韧性的江西水网,加快推动江西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迈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为服务国家水网建设贡献江西力量。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